大月氏,該怎么發音?“大肉支”還是“大越支”?
這個從名字的讀音開始就充滿了爭議的古老民族,曾經在西域輝煌一時。兩千多年前,西漢使臣張騫為了聯合遠在中亞的大月氏共同阻擊匈奴,從長安出發,開始了著名的“鑿空西域”之旅,從而開啟了“絲綢之路”的歷史篇章。
作為研究絲綢之路歷史的重要切口,人們對大月氏的足跡的尋覓曾多次成為全世界關注的焦點,直至今日,關于這個神秘民族的諸多問題,仍在云霧之中。
2021年6月22日,正在烏茲別克斯坦訪問的習近平總書記接見了十余名中國考古人。一支由中烏兩國組成的聯合考古隊進入了人們的視野。
烏茲別克斯坦地處中亞,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也是古絲綢之路上的西域古國。西北大學考古學術團隊從中國的河西走廊一路追尋至中亞,幾乎是沿著當年張騫出使的路徑來到了烏茲別克斯坦,一切的努力都指向一個已經在歷史長河里消失了千余年的民族——大月氏。
這一次,中烏聯合考古隊在絲路古國的艱苦追尋,或將最終揭開關于大月氏的神秘面紗。
黃金之冢
1978年秋天,在阿富汗北部城市西伯爾罕城東北五公里處的棉花地中,一支蘇聯的考古隊開始挖掘一個直徑約100米,高約3米的山丘。
6年前,蘇聯考古隊就發現了這個不尋常的地方。經過反復勘察,他們最終判定此地是一處拜火教寺廟的廢墟。
考古隊員們從地面散落的陶片推斷,這座寺廟建于公元前2000年左右,一直到公元前500年前后仍然存在,從遺跡現存的面貌來看,它最終應是毀滅于一場大火。
古老寺廟遺跡的發現令隊員們十分振奮,然而更重磅的發現還在后面。
1978年的11月15日,調查即將完成的時候,小山西端廢墟的土堆中,一縷金光閃現。
一件黃金飾品的碎片讓所有人眼前一亮,繼續挖掘之后得到的結果讓所有人激動不已,在拜火教寺廟遺跡之下,有一座來自遠古的黃金之冢。
在這附近,考古隊員又挖出了六座相同時期的墓葬,于是決定把發掘時間延長到第二年2月8日,這片墓葬被定名為提利亞特佩(Tilya Tepe)遺址。
由于地表沒有任何的標志,七座墓葬在漫長的歷史中得以完整的保存,未經歷任何盜挖。因其出土的兩萬多件文物中有大量金器,遺址又被稱為黃金冢。
在第四號墓出土的金幣上,隊員們發現了羅馬皇帝的頭像,經過鑒定,這是羅馬皇帝提比略發行于公元一世紀16年到21年的金幣。于是,七座形制相同的墓葬被推定為公元一世紀20-30年代的遺存。
這一發現在當時震驚了國際考古學界,其原因是在公元一世紀20-30年代西伯爾汗城東的這片土地上,曾經存在著一個偉大的古代文明——貴霜帝國。
史料記載,公元127年-230年,貴霜帝國達到其鼎盛時期。疆域從今日的塔吉克斯坦綿延至里海、阿富汗及印度河流域,擁有人口五百萬,士兵二十多萬,被認為是當時歐亞四大強國之一,與漢朝、羅馬、安息并列。
然而,在黃金冢發現以前,人類從未在任何地方發現這一重要文明的考古遺存。而這7座墓葬中出土的大量珍貴文物都證明了提利亞特佩遺址就是貴霜帝國興起之前的墓葬。也就是說,人們終于找到了這一偉大文明確實曾存在于歷史長河的證據。
黃金冢出土了豐富的隨葬品:金幣、玻璃器皿、印度象牙首飾,甚至還有三面來自中國的青銅鏡……從考古學方面,黃金冢佐證了一段絲路歷史:顯然,貴霜的文化中含有東西方多元因素,同時受到希臘、羅馬、波斯、印度和中國文化的影響。
考古學家不但在黃金冢找到了貴霜古國,還由此引出了一個更神秘的古國:這里是否也是大月氏的王族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