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揚州大學中國現代史考研真題,歷史學考研網
2022-04-30 20:01 來源: 歷史學考研網李老師
原標題:2021揚州大學中國現代史考研真題,歷史學考研網
2021揚州大學中國現代史考研真題歷史學考研網
一、名詞解釋
1.《新青年》
中國五四運動時期和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刊物 。初名《青年雜志》,第2期起改名為《新青年》。1915年9月15日在上海創刊。月刊。陳獨秀主編。群益書社發行。宣傳科學與民主,發起批孔運動和文學革命運動,成為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1921 年7月中國共產黨成立后 ,成為黨的理論刊物。1922年7月休刊 。1923年6月 , 作為中共中央的機關理論刊物在廣州復刊,為季刊。曾發表《新青年的新宣言 》,指出刊物應成為"中國無產階級革命的羅針" 。1925 年4月改月刊,以宣傳馬克思列寧主義和中國共產黨的方針、政策為基本任務。
2.瓦窯堡會議
1935年12月在瓦窯堡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出席會議的_政治局 委員及其他負責人十余人。會議的主要議題是討論華北事變后的政治形勢和黨的策略路線。會議通過《中央關于目前政治形勢與黨的任務決議》《中央關于軍事戰略問題的決議》。會議確定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奠定了第二次國共合作的基礎。
3.武漢會戰
武漢會戰是抗日戰爭初期發生在武漢外圍的一次大規模戰役。會戰從1938年6月11日日軍進攻安慶起,至10月25日中國軍隊主動撤出武漢止,歷時約4個半月。這場以“保衛大武漢”為口號的大規模戰役主要在武漢外圍展開,日軍前后投入武漢作戰的兵力達35萬余眾,中國參戰的部隊則更達130個師,約100萬人。整個戰事從長江沿線展開,擴及大別山麓,贛北南潯鐵路以及武漢近郊,縱橫數千里。會戰時間之長、參戰兵力之多、規模之大,是八年抗戰期間任何一次戰役所不能比的,也是中國近代軍事史上最大規模的戰役之一。
4.《財政經濟緊急處分令》
1948年8月19日,國民政府頒布的財政法令。根據冀朝鼎的建議,在行政院院長翁文灝、財政部長王云五與中央銀行總裁俞鴻鈞策劃下,國民政府開始制定金圓券發行辦法,并以總統命令發布《財政經濟緊急處分令》,規定自即日起以金圓券為本位幣,發行總限額為二十億元,限11月20日前以法幣三百萬元折合金圓券一元、東北流通券三十萬元折合金圓券一元的比率,收兌已發行之法幣及東北流通券;限期收兌人民所有黃金、白銀、銀幣及外國幣券;限期登記管理本國人民存放國外之外匯資產。這一政策,使得商品流通癱瘓,一切交易轉入黑市,整個社會陷入混亂。金圓券流通不到一年,形同廢紙,國民政府財政金融陷于全面崩潰,加速了國民黨統治在大陸的敗亡。
二、簡答題
1.1928年國民黨訓政的實施及其評價
1928年8月,國民黨在南京召開二屆五中全會,會議決定結束軍政實行訓政,10月上旬國民黨中央通過《訓政綱領》,由國民政府公布施行?!队栒V領》規定:在訓政時期,由國民黨全國代表大會“代表國民大會,領導國民行使政權”。在國民黨代表大會閉會時,則以政權托付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執行之。還規定,訓政期間,國家的選舉、罷免、創制、復決四種政權,由國民黨負責訓練國民使用;行政、立法、司法、考試、監察五種治權,雖由國民政府總覽執行,但“國民政府重大國務之施行”必須由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進行指導和監督;國民政府組織法,也由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負責解釋和修正。這樣就以法律的形式規定了以黨治國的原則,確立了國民黨在國家政權中至高無上的決策地位。
2.抗戰爆發后,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及其特點
?形成過程:
(1)1935年華北事變后,中日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面對嚴重的民族危機,中國共產黨發表《八一宣言》,呼吁“停止內戰,一致抗日”。
(2)1935年12月,中共召開瓦窯堡會議,明確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策略方針;
(3)1936年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國共十年對峙局面結束,標志著聯合抗日新局面的到來;
(4)1937年“七七事變”后,中共發表通電,號召全國人民團結起來,國共兩黨親密合作。蔣介石發表“廬山談話”,表示同意停止內戰,共同抗日;